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合作20周年之际,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局局长霍普金斯女士在罗马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
采访一开始,霍普金斯女士就愉快地回忆起他们的中国之行:“江泽民主席是在北戴河接见我们的,北戴河风光秀丽,当时气氛轻松、热烈,江主席思路敏捷,会见持续了1小时20多分钟”。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三大机构之一,是联合国为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和农业开发事业提供粮食援助的一个专门机构。据霍普金斯女士介绍,该组织自1979年开始与中国进行合作,援助项目包括开发性扶贫项目和救灾援助项目。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世界粮食计划署共向中国无偿援助承诺总额达8.76亿美元,直接受益人口近3000万,扶贫项目总数已达62个,救灾援助项目3个。在去年中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中,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总额为8767万美元。
在回顾双方的合作时,霍普金斯女士介绍说,1978年,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的农业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9年,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年,他们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在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环境进行了充分考察后,他们决定开始同中国合作。在这以后的10年里,中国的农业改革不断深化,为他们在中国开展援助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这是世界粮食计划署对中国的援助得到有效利用的关键所在。
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早期援助主要集中在一些开发性的基础项目上,从1988年开始,结合中国政府新的农业扶贫政策,援助工作的重点也转向了扶贫工作。199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始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合作,在中国实施经济发展项目。其目的与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是一致的,即首先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找到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彻底脱贫道路。
霍普金斯女士特别强调说,要保证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项目顺利实施,一是要周密计划,二是要认真维持。他们在中国视察项目时每次都发现,在中国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后才实施的,而且中国人总是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维护好这些项目。其中,中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派出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参与项目的实施。她认为,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合作的所有项目都是成功的,特别是1995年以来由中国政府、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联手实施的一些项目,几乎都可以被当作典型示范项目。
在采访中,霍普金斯女士对中国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赞不绝口。她说,中国政府20年在扶贫工作中投入了大量资金,贫困人口已从2.5亿人降到了4000万人,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成绩,粮食计划署对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前景非常乐观。她说,在与江主席会见时他们发现,江主席本人对中国的贫困问题十分了解而且高度重视。她认为,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能如此了解和重视本国的贫困问题,解决这个国家的贫困问题就会更有希望。她认为,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是正确的,中央政府对全国整个扶贫计划有通盘考虑,能够将有限的援助投放到最需要的地区,使得扶贫工作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加上良好的管理、科技支持和国际机构的援助,从而使得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展望中国未来的粮食形势时,霍普金斯女士说,中国的粮食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观,中国已由缺粮国成为少量粮食出口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认为,鉴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各异,许多贫困地区的粮食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完全改善,因此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还将进行下去,在形式上或许不再仅限于单纯的粮食援助,双方可以在引进农业技术、改良土壤、优化粮种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她说,中国政府对解决粮食问题的诚意使世界粮食计划署对今后与它的合作充满信心,这种合作完全可以成为一种世界粮食计划署与受援国之间的合作模式。